![]() |
||||||||||
|
||||||||||
|
大象彩票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学 | ||
空旷的故乡2020-05-14 10:50:10
范盈华 陕西省宜川县收费资金管理中心 正月里,我随丹州诗社采风团回到故乡壶口镇马家村,近乡情更怯,一路上想象着登安乐山远眺黄河、观柿子林品农家饭的浪漫,心情激动得只恨车速太慢。真正站在“宜川第一高”的安乐山时,映入眼帘的是天高地厚、群山绵延,滚滚黄河从脚下穿流而过,真有“一览众山小”“舍我其谁”的豪迈。 安乐山,隶属黄河西岸的壶口镇,与周围的蟒头山、狗头山构成三只姐妹花,古为兵家争夺之要地,地势险要四通八达,周围一道道山梁像一条条飞龙绕其而生,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四梁七脊”。距安乐山五公里的马家村就是其中的一条脊梁,此时正沐浴在晨晖的柔光里,乡间的土路因为少雨腾起滚滚烟尘,阳光照耀的这块土地风微而不冷、云淡而绵柔。 村口一棵百年老槐树拥抱着马家村,也张开怀抱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树一树红彤彤挂在枝头的柿子,阵阵风儿吹来,如灯笼般在蓝天里摇曳,震撼着随我同行的这些成天被“囚禁”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里的诗人们。可是,我们很快发现这些柿子无人采摘。以前村民对这些柿子或许还有些不舍,采摘后或做成柿饼换些收入,大面积栽种苹果树以后柿子明显受到冷落,原因是卖不上好价钱也缺乏劳动力。村里漂亮气派的学校,旁边立着一块感恩香港乐施会捐资的石碑,可惜因为学生的流失大门紧锁,生源流失的原因和别的边远农村大同小异,家长为追求较高的教学质量把孩子们都转到城里的学校去了。年轻的母亲去陪读,壮年的劳力忙完地里活儿以后也进城团聚,外出打工学艺的青年直到年根儿才能回来,因此村子里少有的空旷,很难想象村口的老槐树下曾经坐满聊天的人们,曾经有过怎样欢乐的场景! 受自然条件限制塬上少有新建的房屋,不多的耕地栽满果树,居住方式仍以过去的老窑洞为主,院子虽然老旧却收拾得整齐干净,农具瓜蔬摆放有序,藤编的玉米仓里盛满金灿灿的玉米,门帘雪白辣椒鲜红,窑洞内部用细泥过泥得平展舒适。村里人朴实,尽自己所能让来客吃得满意,将珍藏的好东西悉数拿出摆了满炕。片子锅热炕头、呼噜噜的灶火让我眼睛发潮,回想起童年的时光: 那时一条硷畔(窑洞外院子的边缘)上回荡着多少孩子们的欢笑声啊!天都黑了我们还在外面疯跑,窄窄的硷畔上回响着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满山的牛羊随着晚霞暮色在牧羊人的驱赶下“轰隆隆”地涌进村口,散发着鲜活的气息,甚至能闻见它们刚刚咀嚼过的青草味。集体上下工的钟声、农田基建的号子声、样板戏的排练声,交织回响着。父母回到家灶火里添一把弱柴烤着满是汗碱的棉袄,第二天照样穿上出工,被窝里的孩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就等着那烧熟的红薯洋芋吃了才安心地睡觉。童年虽然日子苦了一点,有时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却很开心,放学后满山遍洼地疯跑,田里寻猪草,上树捋杏叶,就盼着精心喂养的大肥猪卖了换得一身新衣一双新鞋,至少过年美美吃上几顿馋人的猪肉。 在这块朴实的土地上,马家人农时种庄稼,闲时健身心,正月里秧歌队高跷队走村串户送福祝寿,粗狂豪放的壶口斗鼓气势磅礴,妇女们剪窗花贴布画、绣枕头蒸花馍,祖祖辈辈的马家人就是用他们的勤劳朴实谱写着生活的篇章。九代传人马文秀苦读寒窗考取秀才而闻名乡里,十一代传人马俊士烈士积极投身革命牺牲时年仅23岁,飞檐走壁的民间高手马鸿发参加八路军以后曾带领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立功勋。这块温暖的土地上曾经因为他们而令马家人引以为荣。 再回头,静静的硷畔上听不见孩子的欢笑,流逝的岁月隔远了往日的热闹,留守老人沧桑的脸庞透着些许孤独,只有逢年过节在外的人赶回来才有难得的几天团聚。马家村,她的空旷只是大部分偏远农村的一个缩影。硷畔上迎风而立,夕阳下,村庄被涂上一层玫瑰色的忧伤,像极了一位翘首企盼的母亲,盼望着儿女们的回归和春风般美好绵长的未来。 我们离开的时候星星已挂满天空,夜路上一辆辆采风的汽车相继开出,车灯短暂的照耀后这个古老的村庄又陷入以往的沉寂之中。招手相送的村民和他们怀中稚气的孩子都令我心里酸酸的。马家村,不仅让我们看到一树柿子红和农家窑洞的朴实,而是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责任,怎样才能不再将这种令人惆怅的空旷留给我们的孩子们呢?我想,也许是朗朗的读书声,也许是对这块母亲般的土地深深的眷恋…… |